隱形眼鏡系屬醫(yī)療器材產業(yè),主要功能為視力矯正,包括:近視、遠視、散光、老花、像差等與傳統(tǒng)眼鏡相同。以外觀顏色演變來看,隱形眼鏡從早期透明片發(fā)展至后來之水藍片,是為方便佩戴者易于自護理液中辨識夾取,近期更因化妝或美觀功能之需要進一步發(fā)展出彩片、靚瞳片等產品。
隱形眼鏡生產方法大體分為三類:車削、注模(即模壓法)、旋模。車床切削法為傳統(tǒng)的隱形眼鏡鏡片制作方法,經切削研磨出的鏡片較不易破損,結構嚴謹,可訂作之屈光范圍寬廣。此法之投資資本雖低,但制造成本過高,鏡片銷售價格較不具優(yōu)勢。
在2019年4.8億近視配鏡人口中,美瞳隱形眼鏡市場總零售額約達88億元。淘榜單則顯示:2020年5月美瞳的直播引導成交額較1月增長392%。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新興美瞳品牌也頗受資本青睞。4iNLOOK、CoFANCY、可啦啦、MOODY等相繼在2020年完成融資。經緯中國合伙人萬浩基在一次采訪中表示:“美瞳包含醫(yī)療器械+消費品雙重屬性,門檻較高,消費人群和彩妝又有很高重合,且復購和用戶價值更高,是值得關注的新興領域。”
目前我國視力矯正的需求極高, 15~59 歲的人群中75%左右的消費者需要視力矯正,是世界上視力矯正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但是隱形眼鏡配戴率極低,即使是在中國一線城市,配戴率也僅為13%,遠低于美國的25%, 日本的32%和香港的35%。
越是發(fā)達國家,消費者越是選擇配戴隱形眼鏡。
政策監(jiān)管落實、資本介入、電商渠道的崛起、新消費品牌加速入場,美瞳市場不斷壯大。自2004年強生首次在中國推出美瞳產品至今,已過去了十余年,美瞳賽道的市場迭代也終于迎來了新的節(jié)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