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詢 - 產業(yè)信息門戶

2017年中國農業(yè)規(guī)模化經營行業(yè)發(fā)展現狀及未來市場趨勢分析【圖】

    1、國農業(yè)規(guī)模化經營野蠻生長

    截止目前為止,我國土地流轉面積已經達到了 4.71 億畝,占家庭聯產承包的耕地比例達到近 36%。從流轉方式來看,存在轉包、轉讓、合作、互換、出租、入股等多種形態(tài)。

現存的主要的土地流轉方式

-
定義
特征
優(yōu)點
缺點
轉包
承包農戶將土地流轉給本集體組織內其他承包農戶
土地承包權不發(fā)生變化,流轉發(fā)生在統(tǒng)一集體組織內
利于村內部生產要素優(yōu)化配置
流轉范圍局限
轉讓
承包農戶經發(fā)包方同意將承包期內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經營權讓渡給第三方
土地承包權發(fā)生變化
促進土地流轉集中
農戶獲得一次性收益;流轉受讓方受限制
合作
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土地承包經營權量化為股權
流轉發(fā)生在統(tǒng)一集體組織內,股份合作經營
引入了股權制度,充分激發(fā)了土地的金融屬性,有利于土地資源配置
流轉范圍限制
互換
承包方之間對屬于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承包地交換承包經營權
土地承包權發(fā)生變化,流轉發(fā)生在統(tǒng)一集體經濟組織內
操作簡單,利于生產
難以協調
出租
承包農戶將所承包的土地全部或部分租賃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
土地承包權不發(fā)生變化
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非農收入,并享有土地收益
契約穩(wěn)定性較低;土地承包期限受限制
入股
承包農戶將土地承包經營權量化為股權,入股從事農業(yè)合作生產
土地承包權不發(fā)生變化,股份合作經營
無需在一個集體組織內部進行入股,擴大了農戶土地流轉的實現方式
風險較大,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較完善的金融體系支撐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目前的土地流轉現狀來看,轉讓占據了將近半數,土地流轉很大程度上依然限制在同一的集體組織內部。同時股份合作或入股方式總體占比只有 10%,土地流轉模式上限制于較為收租模式。經營權抵押股份的方式有利于農戶深度參與農業(yè)產業(yè)化經營當中,獲得產業(yè)增值收益。

轉讓和出租是當前土地流轉的主要形式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fā)布的《2017-2023年中國共享經濟行業(yè)深度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從土地流轉的用途來看,相當部分的耕地流轉之后已經不再用于糧食作物的種植了,2016年來看,有 2.08 億畝土地用于非糧作物的種植,占比達到 43.47%,這也反映了當前耕地流轉市場的不規(guī)范。

我國已經流轉的土地用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伴隨著土地流轉的持續(xù)推進,我國家庭農場、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農業(yè)產業(yè)化龍頭企業(yè)等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競相發(fā)展,總量達到 280 萬個;同時,新型職業(yè)農民不斷壯大,總數超過1270 萬人,成為農業(yè)現代化發(fā)展的引領力量。

    其中,我國已有各類家庭農場 87.7 萬家,逐漸成為我國農業(yè)生產的生力軍。其中,經農業(yè)部門認定的達到 41.4 萬戶,平均每個種植業(yè)家庭農場經營耕地 170 多畝。據農業(yè)部對全國3000 多戶家庭農場生產經營情況的典型監(jiān)測,家庭農場的年均純收入達到 25 萬元左右,勞均純收入近 8 萬元,高于普通農戶收入。

    農民合作社達到 179.4 萬家,入社農戶占全國農戶總數的 44.4%。其中,國家示范社達 8000家、縣級以上各級示范社達 13.5 萬家、聯合社 7200 多家。合作社內涵式發(fā)展迅猛,超過一半的合作社提供產加銷一體化服務,8 萬多家合作社實施標準化生產,7 萬多家合作社注冊商標,4 萬多家合作社通過“三品一標”農產品質量認證,兩萬多家合作社創(chuàng)辦加工實體,兩萬多家合作社開設社區(qū)直銷店開展“農社對接”。

我國農業(yè)合作社數量持續(xù)快速增長(萬)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全國農業(yè)產業(yè)化組織超過 38 萬個,輻射帶動種植業(yè)生產基地約占全國農作物播種面積的六成,帶動畜禽飼養(yǎng)量占全國的 2/3 以上;各類產業(yè)化經營組織以訂單合同、合作、股份合作等方式,輻射帶動農戶 1 億多戶,戶均年增收 3000 多元。其中各類龍頭企業(yè)達到 12.9萬家,銷售收入 9 萬多億元,所提供的農產品及加工制品占農產品市場供應量的 1/3,占主要城市“菜籃子”產品供給的 2/3 以上,涌現出了中糧、新希望、溫氏等一批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大型龍頭企業(yè)。

    2、地經營市場利潤空間高達數千億

    隨著我國耕地確權的不斷推進,我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田的面積持續(xù)增加,2016 年來看,我國擁有家庭聯產承包責任田的面積達到 13.64 億畝。

我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田的面積(億畝)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5 年,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來看,在考慮土地成本的情況下,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基本處于微利及虧損狀態(tài),在不考慮土地成本的情況下,稻谷盈利最高,單畝盈利可達到 363.9 元,玉米最低,只有 104.6 元。除此之外,各糧食作物還有糧食直補、地力保護補貼、良種補貼等,合計在 100-200 元不等,不同區(qū)域也不一樣。考慮補貼之后,不考慮土地成本,稻谷建構 400-500 元/畝的利潤,小麥有 300-400 元/畝的利潤,而玉米和大豆約有 200-300元/畝的利潤。

2015年,我國主要糧食作物種植效益情況(元/ 畝)

-
平均單產
總收益
總成本
不考慮土地的總成本
凈利潤
不考慮土地成本的凈利潤
稻谷
485.75
1343.77
1201.81
979.87
141.96
363.9
小麥
420.79
1001.71
984.3
784.62
17.41
217.1
玉米
488.81
949.54
1083.72
844.94
-134.18
104.6
大豆
138.35
559.62
674.71
416.97
-115.09
142.7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再考慮到,規(guī)模化經營當前可以獲得更多的政府補貼,以及更低的生產成本(主要體現在更低的人工成本、更低的生產資料投入),且一般還可以獲得更高的產量和銷售價格。從2016 年 7-8 月份山東玉米規(guī)模化種植的調研情況來看,其生產成本(不含土地成本)約627 元/畝,而山東地區(qū)的玉米平均種植成本約 673 元/畝。

    正常來看,通過規(guī)?;慕洜I帶來的成本節(jié)約、增收和補貼增加,種植環(huán)節(jié)可帶來效益增加約 100-200 元/畝,則規(guī)?;洜I稻谷利潤則在 500-700 元/畝的利潤,小麥有 400-600元/畝的利潤,而玉米和大豆約有 300-500 元/畝的利潤。在我國東北地區(qū)多一年一季,黃淮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多一年兩熟,海南、廣東等少數地區(qū)一年三熟,簡單測算,一畝地可產生種植利潤 800-1200 元。這其中的利潤將在擁有承包權的農戶和進行土地規(guī)模化經營的公司之間進行分配。根據我們的研究,進行土地全程托管服務,可獲得 100 元以上的每畝利潤,而進行土地流轉的集中經營,則每畝可獲得 200 元以上的每畝利潤。由此測算,按照 13.64 億畝的面積來計算,我國土地規(guī)?;洜I的市場利潤空間將有 1300-2600 億元,市場空間極大。 

本文采編:CY334
公眾號
小程序
微信咨詢

文章轉載、引用說明:

智研咨詢推崇信息資源共享,歡迎各大媒體和行研機構轉載引用。但請遵守如下規(guī)則:

1.可全文轉載,但不得惡意鏡像。轉載需注明來源(智研咨詢)。

2.轉載文章內容時不得進行刪減或修改。圖表和數據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數據來源。

如有違反以上規(guī)則,我們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力。

版權提示: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fā)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線咨詢
微信客服
微信掃碼咨詢客服
電話客服

咨詢熱線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頂部
在線咨詢
研究報告
可研報告
專精特新
商業(yè)計劃書
定制服務
返回頂部

全國石油產品和潤滑劑

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在用潤滑油液應用及

監(jiān)控分技術委員會

聯合發(fā)布

TC280/SC6在

用潤滑油液應

用及監(jiān)控分技

術委員會

標準市場調查

問卷

掃描二維碼進行填寫
答完即刻抽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