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用戶行為角度看,電視臺收視情況持續(xù)萎縮,2016年電視觀眾單日收視時間較2012年下滑10%至152.4分鐘,2016年電視觀眾日均達到率60.5%,較2012年下降7.9pct。2016年網絡視頻用戶的使用率達到74.5%,較2012年提升8.6pct。此外,中國網絡視聽節(jié)目服務協(xié)會公布的數(shù)據顯示,44.4%的網絡視頻用戶已經不再接觸電視、電臺、報紙等任何傳統(tǒng)媒體。臺弱網強的背后根源是移動化紅利的深化和ToC精品內容的轉移。
2016年為視頻客戶端付費用戶爆發(fā)增長的一年。根據數(shù)據,2016年中國視頻網站付費用戶達到7500萬,同比增長241%,預計2017年視頻付費用戶達到1億人。會員用戶的增加大大改善了視頻網站以往只能依靠廣告的收入結構,使得視頻網站有更多資金進行版權購買。這兩年的一個顯著變化是網端的版權價格已高于臺端。2018年上映的《如懿傳》網絡單集售價900萬,臺端單集售價600萬,2012年《甄傳》臺端售價190萬,網端單集售價30萬。
目前,以騰訊、優(yōu)酷、愛奇藝為主的六大視頻網站分立格局基本確立。其中BAT布局的愛奇藝、優(yōu)酷土豆和騰訊視頻互相緊追,市占率遙遙領先。除了市占率最高的三家視頻網站之外,搜狐視頻、PPTV等也在網絡視頻領域有著一定優(yōu)勢。平臺方面,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騰訊視頻以28.1%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一,愛奇藝占據25.9%,優(yōu)酷以20.6%的份額緊隨其后。
2017年Q1在線視頻市場份額
數(shù)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fā)布的《2018-2024年中國網絡劇市場全景調研及發(fā)展前景預測報告》
中國視頻用戶付費習慣養(yǎng)成也進一步助推了網絡影視盈利。根據統(tǒng)計,去年我國基于互聯(lián)網的消費明顯增加,除了移動支付、購物與消費貸之外,基于網絡視頻的娛樂消費也增加了將近30%。2014年我國在線視頻付費用戶占比約1.83%,而2015年中國在線視頻用戶數(shù)超過5億,其中付費用戶占比5.72%,付費用戶增長率一躍至264%。2016年付費用戶占比增加159%,在視頻用戶數(shù)增長到接近5.45億的情況下,達到了13.7%。至2017年末,視頻用戶數(shù)突破6億,其中付費用戶占比達到18.67%。
2013-2017年在線用戶付費占比
數(shù)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網劇總體規(guī)模在經歷了2015年的井噴后增速有所回落,開啟了穩(wěn)固增長模式。2016年,網絡劇上線劇集數(shù)達到4900集,發(fā)展增速從2013年的125%回落到73%,但預計2017年劇集數(shù)量增速仍可保持在50%以上。
2013-2016年網劇上線集數(shù)情況
數(shù)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網絡劇題材更為多樣性,為廣大用戶提供了更多選擇。并且近年來網絡劇制作日趨精良,題材也從2014年主要集中在幽默搞笑和穿越的短篇小成本制作逐漸向題材更多元、質量更優(yōu)良的方向發(fā)展。
近年來TOP10網劇題材類型
數(shù)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在線視頻平臺為影視公司貢獻了巨額的版權收益。隨內容為王趨勢發(fā)展與版權法規(guī)和分賬模式的完善,優(yōu)秀影視劇版權價格提升飛速,而在眾多視頻網站競爭格局下,有流量保證的優(yōu)質版權受供求關系營銷價格被進一步推高。2017年12月播出的《瑯琊榜2》版權價格已經高達800萬/集,大大高出前幾年的價格。另外,就統(tǒng)計的過審電視劇平均集數(shù)來看,電視劇長度近年來一直在增加,這種趨勢也在以集計算的版權價格基礎上,讓完整影視作品的版權價格上升更為迅猛。
部分電視劇網絡版權價格
時間 | 劇名 | 價格(萬/集) |
2006 | 士兵突擊 | 0.3 |
2006 | 武林外傳 | 0.125 |
2007 | 金婚 | 0 |
2009 | 美人心計 | 1 |
2010 | 宮 | 35 |
2010 | 我的青春誰做主 | 2 |
2011 | 宮鎖珠簾 | 185 |
2012 | 甄嬛傳 | 30 |
2013 | 新編輯部的故事 | 120 |
2015 | 武媚娘傳奇 | 200 |
2017 | 瑯琊榜2 | 800 |
2017 | 如懿傳 | 900 |
2018 | 涼生 | 100 |
數(shù)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在網臺融合下,網絡端版權播放既能為電臺播放試水,又能延長劇集播放時間,提供更多在線營銷收入。目前網臺同步播放劇集數(shù)目增長迅速。根據統(tǒng)計結果,僅僅在2017年上半年,就出品了7部網臺同步劇集,其中不乏《擇天記》、《鬼吹燈之精絕古城》、《軒轅劍》和《盜墓筆記》這類頂級流量IP。網絡流量為這些劇目帶來了十分可觀的收益。
2017年網臺同步劇集一覽
數(shù)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們認為,未來電視劇和網劇之間界限逐漸模糊是趨勢,超級大劇和類型化劇是劇集市場的新分類,超級大劇對上游內容方提出更高要求,類型化自制劇是平臺端控制成本、實現(xiàn)盈虧平衡的致勝法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