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十一銷售額增速<包裹量增速,驗證消費降級了嗎?
包裹量增速略高于銷售額增速。今年雙十一,阿里系平臺的GMV錄得2135億元/+27%,全網實現銷售額3143億元/+23.8%,略超此前市場預期。而包裹量方面,菜鳥網絡全天物流訂單量為10.4億/+28%。數據顯示,主要電商企業(yè)雙十一全天共產生快遞物流訂單13.52億件,同比增長25.12%。從今年的情況看,阿里系平臺的GMV增速基本與包裹量增速持平,而全網銷售額增速略低于包裹量增速,這與去年的情況正好相反。
2013-2018年全網GMV及增速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fā)布的《2019-2025年中國電商零售行業(yè)市場競爭現狀及未來發(fā)展趨勢研究報告》
2014-2018年全網GMV增速和包裹量增速對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天貓占比有所提高,拼多多搶占 3%的市場份額。 從各平臺交易額占比情況看,2018年天貓平臺占比上升1.7pct至67.9%,蘇寧易購小幅上升0.4pct至4.7%,而主打家電和3C品類的京東和奢侈品特賣的唯品會占比則分別下滑了4.1pct和1.4pct,拼多多今年首次參與,占比為3%。
2016-2018年雙十一全網銷售額各平臺占比變化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11月11日24時,隨著最終數字的定格,2018年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jié)全天成交額突破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大關,達到2135億元,相比去年增長約27%。相比于2009年的0.5億元成交額,增長超過4200倍。同時,今年天貓雙11全天物流訂單量達到10.42億,再創(chuàng)新紀錄,進入1天10億包裹的時代。2018年“雙十一”期間,全網最終銷售額達3143億元,同比增長23.8%。
2009-2018年天貓“雙十一”成交額統(tǒng)計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8年的天貓雙11的最終成交額鎖定在2135億元,首次突破2000億大關,相比去年增長約27%。相比于2009年的5200萬元成交額,增長超過4100倍。
2009年-2019年天貓雙十一交易額分析預測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雙十一對次年業(yè)務量增速仍具備前瞻意義嗎?
國家郵政局 11 月 8 日發(fā)布的預測,預計 11 月 11 日至 16 日期間,全行業(yè)處理的郵件、快件業(yè)務量將超過 18.7 億件,從以往的數據看,最終的業(yè)務量數據往往超出郵政局預測。
雙十一期間(11.11-16)快遞量及增速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預售”模式的背后是電商倉配模式的不斷成熟,但預計難以挑戰(zhàn)網絡快遞的主體地位。 從歷史數據看,每年的雙十一作為考驗快遞業(yè)應對極限峰值的測試,都在推動快遞企業(yè)運營能力進行系統(tǒng)性升級。旺季過后,隨著行業(yè)本身業(yè)務量的自然增長,當年 11 月的業(yè)務量有望成為下一年的月平均量。
當年 11 月業(yè)務量與下一年業(yè)務量增速對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隨著雙十一“預售”和“長周期”玩法的出現,前者帶來的變化是物流流向的提前預知和對應的商品在旺季來臨之前就已經抵達前置倉;后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旺季效應”帶來的業(yè)務量壓力。認為上述變化會導致 10-12 月的月度數據環(huán)比變動有所平滑,而 11 月業(yè)務量增速對次年的指導意義也會略有降低。
Q4 的各月度數據環(huán)比變動有所平滑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背后的核心因素是消費者的長尾需求仍需要網絡快遞模式來滿足。網絡快遞通常適合于非標品,具備低流量、高單品的特點,此類貨物庫存成本通常較高,難以大規(guī)模提前分倉,以服裝、日用品百貨類為典型。而倉配模式則更適合標品,具備高流量和大單品的特點,典型品類為家電 3C、化妝品等。而中國消費者巨大的長尾消費需求仍舊需要網絡快遞模式來滿足,即使是 B2C 模式為主的天貓平臺,仍舊有 80%左右的賣家采取網絡快遞的模式。
天貓和京東網絡快遞和倉配模式占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據調查,天貓用戶重復購買的前兩大原因是產品品類豐富和質量可靠,可見多樣化的產品仍舊是天貓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背后是淘寶系平臺戰(zhàn)略的有效支撐。京東的優(yōu)勢則在于其對供應鏈強有力的掌控,配送和售后服務是其核心競爭力,但其配送時效性和服務質量上的優(yōu)勢對比網絡快遞亦有所收窄。
京東用戶重復購買原因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天貓用戶重復購買原因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各大快遞公司平均投遞時間對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京東和行業(yè)平均有效申訴率對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