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煤炭區(qū)域結構
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統(tǒng)計,2016-2018年全國原煤產量分別為34.11、35.24、36.83億噸,其中,“三西”(山西、陜西、內蒙)地區(qū)2016-2018年原煤合計產量分別為21.66、23.02、24.43億噸,占全國原煤產量的比例分別為63.50%、65.32%、66.33%;我國煤炭資源分布結構性差異較大。
2015-2019年“三西”地區(qū)煤炭產量增速趨勢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5-2019H1“三西”地區(qū)煤炭產量占全國煤炭產量的比例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煤炭建設產能情況來看,晉、陜、蒙、寧地區(qū)煤炭建設產能為8.2億噸,占全國建設產能10.56億噸的78.07%,而西南部地區(qū)煤炭建設產能僅為1.03億噸,從建設產能的規(guī)模來看,未來我國新增產能主要集中在“三西”地區(qū)。
截至2018年底我國中西部地區(qū)煤炭產能情況(萬噸)
省份 | 生產產能 | 建設產能 | 占總建設產能比例 |
晉 | 96320 | 31225 | 38% |
陜 | 44378 | 17571 | 21% |
蒙 | 85395 | 28495 | 35% |
寧 | 7060 | 5140 | 6% |
總計 | 233153 | 82431 | 100% |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8年底我國東北部地區(qū)煤炭產能(萬噸)
省份 | 生產產能 | 建設產能 | 占總建設產能比例 |
閔 | 549 | 525 | 5% |
贛 | 984 | 9 | 0% |
鄂 | 189 | 144 | 1% |
湘 | 1280 | 84 | 1% |
桂 | 735 | 186 | 2% |
渝 | 1667 | 166 | 2% |
川 | 6152 | 1464 | 14% |
云 | 4214 | 5817 | 56% |
貴 | 15727 | 1710 | 17% |
新疆兵團 | 960 | 195 | 2% |
總計 | 32457 | 10300 | 100% |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8年底我國西南部地區(qū)煤炭產能
省份 | 19年生產產能(生產產能) | 生產產能 | 19年趨產能(建設產能) | 建設產能 |
晉 | 0 | 96320 | 0 | 31225 |
陜 | 45 | 44378 | 51 | 17571 |
蒙 | 0 | 85395 | 0 | 28495 |
寧 | 0 | 7060 | 0 | 5140 |
總計 | 45 | 233153 | 51 | 82431 |
19年去產能合計 | 96 | 去產能占比 | 0.03% |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去產能
2019年,去產能工作將全面轉入結構性去產能、系統(tǒng)性優(yōu)產能的新階段。2019年4月29日國家發(fā)改委聯合應急管理部等部委發(fā)布《關于加強煤礦沖擊地壓源頭治理的通知》以及4月30日國家發(fā)改委、工信部和國家能源局發(fā)布的《2019年煤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要點》中指出,接下來的去產能工作重點圍繞以下幾方面開展。
1)出清“僵尸企業(yè)”。長期停工停產、連年虧損、資不抵債,沒有生存能力和發(fā)展?jié)摿Φ?ldquo;僵尸企業(yè)”,將作為去產能工作重點。
2)退出落后和不安全的煤礦。
2019年以來國家煤監(jiān)局組織開展對開采深度超千米的煤與瓦斯突出煤礦或沖擊地壓煤礦進行安全論證,對煤與瓦斯突出等高風險煤礦開展“體檢”式重點監(jiān)察,并根據論證和體檢報告分類處置。對具備災害防治能力的嚴格控制開采強度,在現有條件下難以有效治理的納入去產能范圍。
3)退出達不到環(huán)保和質量要求的煤礦。
按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國發(fā)[2016]7號文件規(guī)定,對其他開采范圍與自然保護區(qū)、風景名勝區(q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qū)重疊的煤礦,產品質量達不到《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要求的煤礦,將引導有序退出。
4)嚴格新建改擴建煤礦準入。以下煤礦將停止核準:山西、內蒙古、陜西新建和改擴建后產能低于120萬噸/年的煤礦,寧夏新建和改擴建后產能低于60萬噸/年的煤礦,其他地區(qū)新建和改擴建后產能低于30萬噸/年的煤礦;新建和改擴建后產能低于90萬噸/年的煤與瓦斯突出煤礦;新建開采深度超1000米和改擴建開采深度超1200米的大中型及以上煤礦,新建和改擴建開采深度超600米的其他煤礦;新建產能高于500萬噸/年的煤與瓦斯突出煤礦,新建產能高于800萬噸/年的高瓦斯煤礦和沖擊地壓煤礦。
由國家煤礦安監(jiān)局牽頭,全面清理沖擊地壓礦井、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產能。違規(guī)核增能力的礦井一律恢復到核增前產能。按照限產、停產、關閉的原則于2019年6月底前提出分類處置意見,并督促各地組織落實。其中,經論證具備災害防治能力且治理到位的,需減少單班入井人數,適當調減產能規(guī)模,開采深度超千米的沖擊地壓和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產能核減20%;對沖擊地壓治理措施不到位的,立即停產整改,整改到位后方可恢復生產;技術條件不足,停而不整以及整改后仍達不到安全生產條件的,2019年底前依法淘汰退出。
目前全國共有煤礦6302處,總核定生產能力47億噸/年,其中,現有沖擊地壓礦井產能約4億噸/年,三分之二分布在煤炭凈調入省份,尤其以山東、江蘇、甘肅、遼寧等省份占比高,其中煤與瓦斯突出礦井能力約6億噸/年,主要分布在云貴川渝、安徽、山西、河南。超千米沖擊地壓礦井總核定生產能力約5460萬噸/年,按照核減產能20%計算,將會影響存量煤炭產能1092萬噸/年。超千米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生產能力約7500萬噸/年,我們按照核減產能20%計算,將會影響存量煤炭產能1500萬噸/年。因此,上述政策落實有望縮減的整體產能規(guī)模在2500萬噸左右。
全國30萬噸/年以下煤礦數量減少至800處以內。2019年基本退出以下煤礦:晉陜蒙寧等4個地區(qū)30萬噸/年以下、冀遼吉黑蘇皖魯豫甘青新等11個地區(qū)15萬噸/年以下(不含15萬噸/年)、其他地區(qū)9萬噸/年及以下的煤礦;長期停產停建的30萬噸/年以下“僵尸企業(yè)”煤礦;30萬噸/年以下沖擊地壓、煤與瓦斯突出等災害嚴重煤礦。屬于滿足林區(qū)、邊遠山區(qū)居民生活用煤需要或承擔特殊供應任務且符合資源、環(huán)保、安全、技術、能耗等標準的煤礦,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可以暫時保留或推遲退出。
2019年去產能30萬噸以下(含30萬噸)省份情況(萬噸)
省份 | 19年生產產能(生產產能) | 生產產能 | 19年趨產能(建設產能) | 建設產能 |
晉 | 0 | 96320 | 0 | 31225 |
陜 | 45 | 44378 | 51 | 17571 |
蒙 | 0 | 85395 | 0 | 28495 |
寧 | 0 | 7060 | 0 | 5140 |
總計 | 45 | 233153 | 51 | 82431 |
19年去產能合計 | 96 | 去產能占比 | 0.03% |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根據2019年煤炭去產能計劃,我國煤炭主產區(qū)晉、陜、蒙、寧地區(qū)煤炭去產能不到100萬噸,而東部沿海地區(qū)去產能1334萬噸,占相應省份煤炭產能的1.34%,相比之下,由于西南部地區(qū)煤礦井型規(guī)模較小,19年去產能高達5020萬噸,產能占比11.7%。整體來看,在接下來的去產能過程中,資源逐步衰竭的東部沿海區(qū)域和煤炭緊缺的西南部地區(qū)去產能仍受較大影響,煤炭生產逐步向我國中西部地區(qū)集中,去產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區(qū)域結構性矛盾。
三、煤炭“鐵水聯運”現狀
1、大秦線
大秦鐵路西起韓家?guī)X站、東至柳村南站,線路全長652千米;主要擔負山西省的客貨運輸和冀、京、津、蒙、陜等省市區(qū)的部分貨運任務,主要以煤炭運輸為主,同時運輸焦炭、非金屬礦、鋼材、金屬礦石等貨物。2015-2018年大秦鐵路發(fā)運量分別為3.97、3.51、4.32、4.51億噸,同比增速分別為-11.78%、-11.59%、23.08%、4.40%,伴隨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供給端收縮進程加快,東部沿海產能退出,大秦線自2017年以來運量快速提升,基本接近滿負荷運行。
2014-2019H1大秦線鐵路發(fā)運量增速趨勢(萬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大秦線運能4.6億噸,17年以來基本滿負荷運行,大秦線的主要下水港口是秦皇島港,其次是曹妃甸港分流,目前秦皇島港存在被限流可能,曹妃甸港處于貨源不足的狀態(tài)。
秦皇島港:存在被限流可能。秦皇島港是大秦線的主要下水港口,2018年秦皇島港總吞吐量為2.2億噸,其中煤炭吞吐量2.0億噸(較17年下降1000萬噸),占比高達90.91%。受環(huán)保政策影響,2018年秦皇島港煤炭吞吐量要求不能超過1.8億噸,導致秦皇島港進港船舶至少需要等待20天,靠泊后至少3天才能裝出,造成百余艘船舶壓港的現象,雖然2018年9月21日開始,秦港不再限制每日煤炭出港量,恢復正常作業(yè),但不排除以后環(huán)保限流的可能。
曹妃甸港:長期處于貨源不足的狀態(tài)。曹妃甸港是大秦線的主要輔助港口,2018年曹妃甸港總吞吐量達3.6億噸,其中煤炭吞吐量為0.7億噸,煤炭吞吐量同比增長36.84%,但是距離目前已經建成的2億噸的設計通過能力,相距甚遠。根據曹妃甸港區(qū)總體布局規(guī)劃,最初計劃建設七座5000萬噸級煤炭碼頭,年煤炭下水能力為3.5億噸左右。目前前三期工程已投入運營使用,分別是一期國投曹妃甸碼頭,煤炭運輸能力為1億噸/年;二期秦港曹妃甸碼頭,煤炭運輸能力為5000萬噸/年;三期華能曹妃甸碼頭,煤炭運輸能力為5000萬噸/年;四期華電曹妃甸碼頭已基本完工,預計2019年投入營運。
大秦線運能4.6億噸,2018年發(fā)運量達到4.51億噸,創(chuàng)下年運量歷史新高,未來增量最多有900萬噸空間,但是考慮到大秦線主要下水港口秦皇島港受環(huán)保因素影響,在2018年下水量被要求在1.8億噸以內(2017年吞吐量2.4億噸),未來不排除秦皇島港吞吐量下降的情況。
2、朔黃線
朔黃鐵路西起山西省神池縣神池南站,東至河北省滄州市渤海新區(qū)黃驊港站,橫跨山西、河北兩省5區(qū)(市)、22個縣(市),全線設有33個車站,正線全長594公里,設計年運輸能力為近期3.5億噸,遠期4.5億噸。朔黃鐵路上游匯聚準池鐵路、神朔鐵路的煤炭,下游連通黃驊港、天津港。
中國神華持股朔黃鐵路比例為52.72%,在2015年黃驊港專供“神華煤”,沒有對外放開之前,朔黃鐵路-黃驊港的運力并未充分釋放,2015年之后黃驊港放開,由于朔黃鐵路的經濟性,朔黃鐵路-黃驊港的運力得以充分釋放,2018年,朔黃鐵路完成總運量3.16億噸,同比增長2.7%,其中年煤炭運量首次突破3億噸。
2016-2018年朔黃線運量及增速情況朔黃線運量增速趨勢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黃驊港位于河北省黃驊市的渤海之濱,是集礦石、雜貨、集裝箱、石油化工、煤炭運輸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綜合性大港,也是朔黃鐵路、邯黃鐵路、黃萬鐵路、滄港鐵路、黃大鐵路(正建)的直通港口。2015年開始黃驊港接受非神華的煤炭,港口吞吐量開始快速提升。
2018年黃驊港完成吞吐量2.88億噸,同比增長6.45%,其中煤炭吞吐量2.09億噸,同比增長3.81%。
黃驊港具備較強的煤炭分流能力(億噸)
港口/鐵路 | 煤炭吞吐量能力 | 2018奶奶煤炭吞吐量 | 2019年港煤吞吐量預測 | 剩余可用運力 |
黃驊港 | 2.5 | 2.0 | 2.2 | 0.3 |
朔黃線 | 3.5 | 3.2 | 3.3 | 0.2 |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瓦日線
瓦日鐵路又稱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晉豫魯鐵路、晉中南鐵路,瓦日鐵路西起山西省興縣瓦塘鎮(zhèn),從河南省臺前縣跨越黃河,進入山東省梁山縣,橫穿山東省中西部,東至山東省日照港,橫貫晉豫魯三省,全長1260公里。瓦日鐵路設計貨運能力2億噸,從運輸距離上來看,瓦日線到華東、華南煤炭主消費地比大秦線、朔黃線更具優(yōu)勢,但受配套設備不完善的影響,瓦日鐵路煤炭發(fā)運量均維持在較低水平,2017年發(fā)運量為2800萬噸,2018年3395萬噸,同比增加21.25%,但是與其2億噸的運能相距甚遠。
日照港:吞吐能力提升中,近期煤炭運能4500萬噸,遠期煤炭下水能力1.3億。日照港年通過能力超過3億噸,目前,煤炭專業(yè)化泊位3個,年吞吐能力4500萬噸,煤炭堆存能力350萬噸。2018年,日照港完成煤炭吞吐量1757萬噸,同比增加35%,目前還未完全釋放煤炭運輸能力。
瓦日鐵路遠期煤炭運輸增量空間較大(億噸)
港口/鐵路 | 煤炭吞吐量能力 | 2018奶奶煤炭吞吐量 | 2019年港煤吞吐量預測 | 剩余可用運力 |
日照港 | 1.3 | 0.18 | 0.24 | 1.06 |
瓦日線 | 2 | 0.35 | 0.41 | 1.59 |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鐵路費用標準方面:費用標準方面:
1)、普通線路:煤炭參考4號運價,基價1為16.30元/噸,基價2為0.098元/噸公里?;鶞蔬\價按照各鐵路局規(guī)劃,最高上浮15%,不設下浮下限;
2)、大秦線:均價在0.16元/噸公里左右;
3)、朔黃線:均價在0.12元/噸公里左右;
鐵路全程運費方面:鐵路全程運費方面:
大秦線:全長652公里,全程單噸運費104.32元;
朔黃線:全長594公里,全程單噸運費71.28元;
瓦日線:全長1260公里,參考4號運價,全程單噸運費139.78元,考慮到瓦日線增量空間較大且運量不斷增加,未來實際運價水平或將低于計算值;準池線和朔黃線::準池線全長179.86公里,朔黃線全長594公里,準池線和朔黃線全長774公里,全程單噸運費合計92.88元;
浩吉鐵路:全長1837公里,均價0.18元/噸公里,全程單噸運費在330.66元左右。
自2016年煤炭去產能政策實施以來,在西南地區(qū)煤炭供需緊張且邊際成本定價模式下,湘鄂贛煤炭產量的下降,導致三省的煤炭價差逐步縮小,湖北、湖南電煤價格均向價格最高的江西靠近,“兩湖一江”與全國的電煤價差進一步擴大。
相比于浩吉鐵路上游的“三西”地區(qū),內蒙的電煤價格僅為湘鄂贛地區(qū)的30%左右,隨著浩吉鐵路的開通,我國西南部地區(qū)煤炭價格將逐步向全國平均水平靠攏,電煤價格逐步回落,同時供給彈性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將減少西南煤價的波動。我國西南部地區(qū)煤炭市場的運輸壁壘消除,核心競爭力將由運力轉向開采成本端,煤炭資源稟賦優(yōu)異、開采成本較低的煤炭公司話語權大大增強。
浩吉鐵路的開通消除了我國西南部地區(qū)的煤炭運輸瓶頸,上游資源稟賦優(yōu)異的煤炭企業(yè)也將打開西南部地區(qū)煤炭銷售市場空間,煤炭議價能力增強。此外,陜煤化控股的靖神鐵路直連蒙華,公司陜北礦區(qū)煤炭資源稟賦較好,開采成本較低,競爭優(yōu)勢較強,未來陜北礦區(qū)煤炭資源有望進一步打開西南部地區(qū)煤炭銷售市場。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fā)布的《2020-2026年中國煤炭行業(yè)投資潛力研究及發(fā)展趨勢預測報告》


中國煤炭產業(yè)全景調研及未來發(fā)展趨勢研判報告(2025版)
《中國煤炭產業(yè)全景調研及未來發(fā)展趨勢研判報告(2025版)》共九章,包含2025-2031年煤炭行業(yè)發(fā)展前景預測分析,2025-2031年中國煤炭行業(yè)投資分析,2025-2031年中國煤炭行業(yè)發(fā)展策略及投資建議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