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地理半徑與行程時間,周邊游通常被界定為,出發(fā)當日可到達目的地,行程約 1-3天的國內短途旅游產品。
近年來周邊游市場迅速崛起,市場規(guī)模超過萬億元。根據數據,2016 年中國在線周邊自助游市場達到 65.48 億元,同比增長 47.79%,遠高于同期國內在線旅游的增速。在 3.9 萬億元的國內旅游收入中,周邊游市場規(guī)模預計超過萬億元。
在線周邊自助游市場規(guī)模及其增長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fā)布的《2017-2022年中國周邊游行業(yè)運營態(tài)勢及發(fā)展趨勢研究報告》
在線周邊游占在線旅游的比重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智研咨詢整理
與其他旅游形式相比,周邊游具有行程時間短、消費相對低、出游頻率高、休閑性質濃和決策過程快五個特點。
行程時間短:周邊游車程以 3-5 小時內為主,總出游時間通常控制在 3 天以內,據調查顯示,56%的周邊游產品為 2 日游。
消費相對低:目前周邊游人均消費比較低,51%的游客消費 300-900 元。觀光旅游仍是周邊游的重要形式,隨著休閑體驗型產品推出、2.5 天周末政策推進,以及旅游消費觀念的轉變,周邊游客單價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周邊游行程時間短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智研咨詢整理
周邊游出游頻率高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智研咨詢整理
出游頻率高:周邊游呈現較高的出游頻率,預計未來還將進一步提高。根據調查統計,73%的人至少每季度參與一次周邊游。
休閑性質濃:與國內中長線旅游和出境游相比,周邊游在出游動機上更偏向于緩解壓力、增進感情等,據調查,47%的周邊游游客以陪伴家人、休閑放松為主要出游目的。
決策過程快:周邊游決策過程通常比較容易,48%的游客僅提前 1-3 天進行預訂,更有11%的游客“說走就走”,出發(fā)當日才預訂。旅游消費的常態(tài)化為產品設計與營銷提供更多改善空間。
周邊游消費相對低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智研咨詢整理
周邊游決策過程快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智研咨詢整理
周邊游步入高速發(fā)展階段,認為主要受消費升級、交通改善、假期結構調整等有利因素影響, 未來空間廣闊。
收入水平提升推動周邊游消費常態(tài)化。發(fā)達國家的經驗表明,當人均收入超過 3000 美元時,休閑度假需求會普遍產生,推動旅游產品由觀光型向休閑型轉變。目前東部發(fā)達地區(qū)為周邊游主要市場,中西部地區(qū)擁有豐富的高品質旅游資源,市場潛力較大。
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xù)增長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攜程周邊游用戶地域分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智研咨詢整理
交通改善擴大周邊游的地理范疇與產品選擇。早期,周邊游被限定為核心城市周邊的短途旅游,但隨著交通條件的進步,跨城市的“異地周邊游”逐漸興起,選擇半徑已拓展至 500-800 公里,極大地豐富了出行選擇,進一步刺激出游熱情。
高鐵、私家車與租車市場的高速成長,周邊游交通持續(xù)改善。2016 年,我國高鐵運營里程升至 2.2 萬公里,同比增長15.8%;居民私家車保有量達到 1.46 億輛,同比增長17.74%,;截至 2016 年 12 月,網絡預約出租車用戶規(guī)模達到 2.25 億,較 2016 年上半年增加 6613 萬人。
高鐵運營里程快速增長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私家車保有量不斷攀升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假期結構調整提升周邊游人均消費與重游頻率。目前,2.5 天周末政策得到 14 個省市的明確鼓勵,一方面有利于將“2 天 1 夜”式周邊游拓展為“2 天 2 夜”,從而提升人均消費;另一方面將激發(fā)更多出游需求,推高重游率。


2025-2031年中國周邊游行業(yè)市場運行格局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周邊游行業(yè)市場運行格局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共十三章,包含2022-2024年行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探討,2025-2031年周邊游行業(yè)風險評估,2025-2031年周邊游業(yè)投資戰(zhàn)略探討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