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鋰電池正極材料分類及發(fā)展歷程
鋰電池主要由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質和電池外殼幾個部分組成。正極材料是鋰電池電化學性能的決定性因素,直接決定電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進而影響電池的綜合性能。另外,由于正極材料在鋰電池材料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達30-40%,其成本也直接決定了電池整體成本的高低,因此正極材料在鋰電池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并直接引領了鋰電池產業(yè)的發(fā)展。鋰電池一般按照正極材料體系來劃分,可以分為鈷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三元材料等多種技術路線。
正極材料基本情況介紹
項目 | 鈷酸鋰(LCO) | 錳酸鋰(LMO) | 磷酸鐵鋰(LFP) | 三元材料 | |
鎳鈷錳酸鋰(NCM) | 鎳鈷鋁酸鋰(NCA) | ||||
比容量(mah/g) | 140-150 | 100-120 | 130-140 | 150-220 | 180-220 |
循環(huán)壽命(次) | 500-1000 | 500-1000 | >2000 | 1500-2000 | 1500-2000 |
安全性 | 適中 | 較好 | 好 | 較好 | 較好 |
成本 | 高 | 低 | 低 | 較低 | 較低 |
優(yōu)點 | 充放電穩(wěn)定,工藝簡單 | 錳資源豐富,成本低,安全性好 | 成本低,高溫性能好 | 電化學性能好,循環(huán)性能好,能量密度高 | 能量密度高,低溫性能好 |
缺點 | 鈷使用量大,較貴 | 能量密度低 | 低溫性能差 | 部分金屬較貴 | 部分金屬昂貴 |
應用領域 | 電子產品 | 專用車輛 | 商用車 | 乘用車 | 乘用車 |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基于下游應用市場的驅動,鋰電池正極材料經歷了三個發(fā)展階段。第一階段受消費電池驅動,正極材料以鈷酸鋰為代表;第二階段,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放量,磷酸鐵鋰快速增長;第三階段,受新能源乘用車對長里程需求與國家政策的推動,三元材料已成為市場需求主導。
正極材料發(fā)展歷程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二、鋰電池正極材料市場現(xiàn)狀及競爭格局
受益于新能源汽車產銷增長和動力電池需求增長,鋰電池關鍵材料出貨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長,2018 年鋰電池正極材料出貨量分別為 27.5萬噸,同比增長 28.5%。
2014-2018年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出貨量統(tǒng)計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18 年以來正極材料的價格有所下跌,正極材料中磷酸鐵鋰價格較 2018 年年初下跌 41.76%至 4.95 萬元/噸,NCM523 價格較 2018 年年初下跌 29.41%至 15.00萬元/噸,較 2018 年峰值(24 萬元/噸)下跌 37.50%。
2018年中國正極材料總出貨量為27.5萬噸,同比增長28.5%,其中杉杉能源的正極材料出貨量為2.11萬噸,同比增長21.26%,市占率為由8.37%下降至7.67%,排名滑至第二位。
主要正極材料企業(yè)產能及客戶 單位:萬噸
公司 | 現(xiàn)有產能 | 規(guī)劃新增產能 | 規(guī)劃總產能 | 主要客戶 |
杉杉能源 | 5 | 15 | 20 | ATL、比亞迪、LG、力神電池、哈光宇等 |
寧波容百 | 1.7 | 20 | 21.7 | 比克、三星SDI、LG、ATL等 |
當升科技 | 1.6 | 11.8 | 13.4 | 比亞迪、三星、LG、比克、孚能、卡耐等 |
廈門鎢業(yè) | 2 | 3 | 5 | 松下、CATL、三星SDI、LG等 |
格林美 | 1.2 | 3.3 | 4.5 | 三星SDI、ECOPRO、桑頓、容百科技、振華、捷威等 |
天津巴莫 | 2.5 | / | / | 比亞迪、力神電池、三星、LG、哈光宇、維科精華等 |
長遠鋰科 | 3.6 | 7.9 | 11.5 | 比亞迪、CATL、力神電池、創(chuàng)明、億緯鋰能 |
北大先行 | 2.5 | / | / | CATL、ATL、哈工大、力神、維科精華等 |
振華新材料 | 3 | 4 | 7 | ATL、CATL、比亞迪、微宏動力等 |
科恒股份 | 1.7 | / | / | CATL、優(yōu)特利、格林德等 |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18 年中國正極材料市場競爭格局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智研咨詢整理
三、三元正極材料市場現(xiàn)狀及競爭格局
動力電池按照不同正極材料分為三元材料、磷酸鐵鋰、鈷酸鋰、錳酸鋰電池。
2018年不同正極材料動力電池產量占比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磷酸鐵鋰是目前最安全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的早期階段都采用磷酸鐵鋰電池作為儲能裝置。但隨著補貼政策標準的更新以及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續(xù)航里程要求的逐漸提高,目前大多數(shù)新能源乘用車已經轉向使用三元材料電池。
目前,行業(yè)主流的NCM型號包括333、523、622和811四種型號。三元正極材料主要是通過提高鎳含量、充電電壓上限和壓實密度使其能量密度不斷提升,高鎳正極通常指鎳相對含量在0.6(含)以上的材料型號。
三元正極材料基本情況介紹
型號 | 電池模組能量密度 | 性能特點 | 應用領域 |
NCM333 | 150wh/kg | 兼具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及安全性能 | 消費電子、汽車、高倍率電池 |
NCM523 | 165wh/kg | 高容量和熱穩(wěn)定性,工藝成熟 | 電動車、電動工具等 |
NCM622 | 180wh/kg | 加工性能好 | 電動車、高端筆記本電腦 |
NCM811 | >200wh/kg | 高容量,循環(huán)性能好 | 電動車,消費電池 |
NCA | >200wh/kg | 高容量,循環(huán)性能好 | 電動車,主要特斯拉在用 |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根據智研咨詢發(fā)布的《2019-2025年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yè)市場供需預測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數(shù)據顯示:2018年我國NCM三元正極材料的市場規(guī)模達230億元,同比增長33.72%。
我國NCM三元正極材料的市場規(guī)模市場呈現(xiàn)快速增長,主要受益于國內車用動力電池、3C電池的低鈷化、電動工具、電動自行車等應用市場的快速發(fā)展,帶動了NCM三元正極材料市場需求的持續(xù)增長。
2014-2018年中國三元正極材料市場規(guī)模及增速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13至2018 年國內三元材料企業(yè)數(shù)量逐年呈增長趨勢,截至 2018 年底國內共計擁有 83 家三元材料企業(yè);同時,各大正極材料企業(yè)紛紛研發(fā)布局高鎳三元材料、擴大產能、布局三元前驅體以提升競爭力。
2013-2018年中國三元正極材料企業(yè)數(shù)量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17年開始我國三元材料企業(yè)數(shù)量增長還是放緩,多數(shù)企業(yè)在各自細分領域深耕,但整體行業(yè)集中度依舊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集中趨勢。
2018 年國內三元材料市場競爭格局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目前行業(yè)競爭格局較為分散,三元正極材料市場中主要競爭對手包括當升科技、杉杉能源、振華新材、長遠鋰科等,在高鎳領域,容百科技全球領先。
國內主流廠商的三元材料總產能已超過14萬噸/年,但正極材料市場格局整體分散度較高,截至2018年國內三元材料總產能為33.67萬噸,較2017年新增12.93萬噸,增量來自于湖南杉杉,北京當升,天津巴莫,廈門廈鎢,荊門格林美,寧波容百,貴州振華,四川科能,江蘇翔鷹,中化河北,湖南邦普,宜賓鋰寶等企業(yè)。
此外,國內主流廠商高鎳材料總產能已超過5萬噸,且主流廠商此后的大規(guī)模擴產計劃也主要針對的是高鎳三元材料,其中NCM811和NCA的擴產計劃居多。
生產廠商 | 三元材料產能(噸) | 高鎳材料產能(噸) | 備注 |
容百科技 | 18710 | 8700 | 貴州廠區(qū)10萬噸正極材料項目推進中,預計2025年全部達產 |
長遠鋰科 | 15000 | 6200 | 2019年將達到30000噸/年前驅體、35000噸/年的正極材料產能,2022年將達到115000噸/年的正極材料總產能 |
湖南杉杉 | 27000 | 17200 | 在寧夏建設的正極項目產能約7200噸,可生產NCA高鎳三元材料,材料產品已送樣特斯拉、松下 |
當升科技 | 14000 | 6000 | 現(xiàn)有622產能部分可兼容811,江蘇當升三期18000噸高鎳三元材料建設中,另有10萬噸產能規(guī)劃中,首期建設5萬噸,兩個項目自2019年起分批投產 |
廈門鎢業(yè) | 7000 | / | / |
天力鋰能 | 10000 | 3000 | / |
振華新材 | 5000 | / | / |
貝特瑞 | / | 3000 | 后續(xù)將在江蘇常州新建1.5萬噸高鎳正極材料生產線 |
桑頓新能源 | 20000 | 6000 | / |
格林美 | 15000 | / | 在建2.5萬噸三元NCA和NCM產能 |
北大先行 | 2000 | / | / |
湖南瑞翔 | 3000 | / | / |
科隆新能源 | 3000 | / | / |
乾運高科 | 1500 | / | / |
合計 | 141210 | 50100 | / |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四、鋰電池正極材料發(fā)展趨勢
三元正極材料未來市場廣闊,中國到2020年,新增200萬輛汽車,到2025年,新增700萬輛新能源汽車。2020年新能源汽車平均每輛車裝50KWh,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平均每輛車裝70KWh計算。三元裝機按照70%計算,每瓦時三元材料需求按照1.5-2g計算。具體新能源汽車行業(yè)對三元材料需求如下表所示。
新能源汽車對三元材料需求情況預測
時間 | 新能源汽車銷量 | 平均裝機量 | 總裝機量 | 三元裝機 | 每瓦時三元材料含量 | 三元材料總量 |
2020年 | 200萬輛 | 50KWh | 100GWh | 70GWh | 1.5g-2g | 10.5-14萬噸 |
2025年 | 700萬輛 | 70KWh | 490GWh | 343GWh | 1.5g-2g | 51.45-68.6萬噸 |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從3C走向動力,產品技術壁壘陡增。技術壁壘較高,產品循環(huán)性、安全性有待提高;對高鎳材料這些缺點的內在機理的認識及解決方案,不僅牽涉到材料本身能否適應高能量密度電池的各項技術指標需求,還進一步決定了高鎳材料在規(guī)?;a中和電池產品應用中的相關策略。幾種元素的配比組成仍在不斷的調整摸索中;需要權衡成本、產率、性能等諸多因素后 進行市場推廣。
兼顧優(yōu)化產品的性能指標和成本二者,決定了三元正極材料未來技術升級快,而高鎳三元正極材料需從工藝、設備和上下游供應鏈三大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逢山開路。元素高鎳化是資源和能量密度限制下的必由之路。目前已探明的地殼鈷金屬儲量只有700萬噸左右,年產量為12萬噸左右,顯然在總儲量和年供應量上都難以滿足新能源汽車發(fā)展鋰電池供應的需求,三元正極材料資源依賴性較高。
國內目前已有的高鎳材料產能在5萬噸左右,而實際能夠釋放的值低于5萬噸,加之目前大部分高端產品生產商的高鎳產線仍在供應NCM523產品,實際可供應量進一步縮水,即便廠商新建產能正在持續(xù)釋放,但新建產能爬坡需要時間,因此到2020年高鎳材料總體處于供需緊張的狀態(tài)。
此外,高鎳材料分品類來看,由于目前的政策對于能量密度提高的態(tài)度略有放緩,而對安全性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因此高鎳材料的發(fā)展重心短時間內可能偏向NCM622,NCM811和NCA的腳步或暫時放緩,但鑒于需求端對于高續(xù)駛里程及汽車輕量化的追求,高鎳化長期趨勢不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