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增長帶來了鋰電行業(yè)的持續(xù)高速發(fā)展。2018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125.6萬輛,同比增長55%,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600萬輛的銷量目標。
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也拉動了上游動力電池及材料的需求增長,2018年中國動力電池裝機量56.89GWh,同比增長56.88%。在鋰電池的五大材料中,正極、負極、電解液以及隔膜的國產化程度已經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唯獨軟包鋰電池鋁塑膜由于技術難度高,長期大量依賴進口,全球市場基本被大日本印刷、昭和電工、凸版印刷三家企業(yè)壟斷。2016年新綸科技以人民幣5.7億元收購T&T(日本凸版印刷與東洋制罐合資成立)從事的鋰離子電池鋁塑復合膜外包裝材料生產、制造及銷售業(yè)務進入鋁塑膜領域。
全球主要鋁塑膜企業(yè)產能及擴產計劃
主要企業(yè) | 月產能 | 特點 |
DNP | 600萬平米/月 | 熱法 |
昭和電工 | 200萬平米/月,計劃擴產30% | 干法 |
新綸科技 | 日本三重工廠200萬平米/月,常州工廠擬建設600萬平米/月 | 干法、熱法均可做,采用特殊的鋁箔工藝,不含鎘 |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鋁塑膜是軟包裝鋰電池電芯封裝的關鍵材料,單片電池組裝后用鋁塑膜密封,形成一個電池,起到保護內容物的作用,一般占鋰電池成本的15%~20%左右。鋁塑膜結構主要為尼龍層(ON層)、膠水層、鋁箔層(AL層),以及CPP層或PP層,主要原材料為尼龍、鋁箔、聚丙烯和膠黏劑。在軟包動力電池快速發(fā)展的趨勢下,鋁塑膜的需求也將快速增長,因此還具備較大的進口替代空間。
軟包鋰電池成本構成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鋁塑膜最大的壁壘在于原材料和工藝技術,其中原材料成本占55%,鋁箔占比又達到原材料的50%。因此為了真正實現鋁塑膜的進口替代,圍繞鋁箔、尼龍等關鍵材料國內企業(yè)還有很多可以發(fā)展的空間。
目前,全球鋁塑膜市場一直由日本少數企業(yè)壟斷,其中日本的DNP和昭和電工已經占據全球約75%的市場份額,另外日本T&T、韓國栗村化學的產能正在逐步釋放,其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提升。經過多年的積累,國內企業(yè)技術日趨成熟,已開始進入鋁塑膜生產,但目前國產化率仍不足10%。我們認為,國內鋰電池廠商面臨巨大成本壓力,迫切需要降低鋰電池原材料成本,鋁塑膜實現進口替代、國產化的需求日益凸顯。
軟包電池具有綜合優(yōu)勢:目前鋰離子電池主要方形、圓柱、軟包三大類,其中方形和圓柱的外殼主要采用鋁合金、不銹鋼等硬殼,而軟包的外殼則采用鋁塑膜來制造。
性能方面軟包鋰電池優(yōu)勢
(1) 安全性能好
軟包電池電解液較少漏液,且在發(fā)生安全隱患的情況下軟包電池會鼓氣裂開,而不像硬殼電池那樣內壓過大會發(fā)生爆炸。
(2) 重量輕
軟包電池重量較同等容量的鋼殼方形電池輕40%,較鋁殼方形電池輕20%。
(3) 電池容量大
軟包節(jié)約體積20%,較同等規(guī)格尺寸的鋼殼電池容量高50%,較鋁殼電池高20~30%。
(4) 循環(huán)性能好
軟包電池的循環(huán)壽命更長,100次循環(huán)衰減比鋁殼少4%~7%。
(5) 內阻小
軟包電池的內阻較鋰電池小,國內最小可做到35mΩ以下,極大地降低電池的自耗電。
(6) 設計靈活
可根據客戶需求定制外形,可以做更薄,普通鋁殼只能做到4mm,軟包可以做到0.5mm。
在性能方面軟包電池更具綜合優(yōu)勢:1)軟包電池更適合便攜式、對空間或厚度要求高的應用領域,例如3C消費類電子產品;2)雖然方形電池的單體容量高,但又重又大,而軟包電池在能量密度方面優(yōu)勢明顯,而且目前單體電芯也在往大容量、高倍率方向發(fā)展,將更符合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對移動電源的要求;3)雖然圓柱電池的生產工藝成熟、能量密度優(yōu)勢明顯,但由于單體電芯的容量很小,故相同容量大小的電池Pack需要更多的電芯,例如特斯拉ModelS的電池Pack容量為85kWh,大約有7000多顆18650型圓柱電池,這對電池管理系統(tǒng)BMS要求非常高,而軟包電池的單體容量可抵上10個以上18650型圓柱電池,對BMS的要求較低,介于國內甚至全球大多數BMS配套能力有限,大容量的電池Pack不會過多采用圓柱電池,另外,圓柱電池因能量密度太高導致安全性較差,且硬殼導致內壓大,故常發(fā)生爆炸事件,而軟包電池則具有明顯優(yōu)勢。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fā)布的《2019-2025年中國鋁塑膜行業(yè)市場潛力現狀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全景調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研判報告(2025版)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全景調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研判報告(2025版)》共十章,包含中國新能源汽車主要企業(yè)分析,中國新能源汽車投融資及預測,中國新能源汽車發(fā)展戰(zhàn)略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