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詢 - 產業(yè)信息門戶

6.18京東成立22周年,劉強東身價近千億,但還沒到“躺著數(shù)錢”的時候[圖]

    2020年6月18日,是京東成立22周年的日子,也是京東創(chuàng)立的一年一度的購物節(jié)。在這一天,京東正式登陸香港資本市場。

    6月18日上午十點,京東集團(下稱京東)開盤漲5.75%,截至發(fā)稿報233.6元,漲幅3.36%,總市值7225億港元。

    22年后,曾經不被看好的京東,憑借高速增長成為市值七千億的龐然大物,創(chuàng)始人劉強東身價近千億。

    但京東依然沒到“躺著數(shù)錢”的時候。

    站在二次上市的節(jié)點再次審視京東,新的問題浮出水面:剛剛實現(xiàn)盈利的京東,能否成為下一個“亞馬遜”?如何對京東再次估值?

    速度,速度!高速增長依然支撐著盈利微弱的京東高估值。但隨著電商紅利褪去,這匹曾經的電商黑馬已經“失速”,需要通過一切手段挖掘流量、擴大規(guī)模、為集團整體提速。

    這使得京東正在從封閉走向開放,從線上走到線下,從一二線城市走到三四線城市,從C端走向B端。

    2019年以來,推出“京喜”和“京東極速版”、入股國美,京東正在尋找支撐它下一輪增長的新動能。未來,京東能否借助新動能成功跨過盈利拐點、像亞馬遜一樣實現(xiàn)高速增長?

    京東:名副其實的電商黑馬

    在過去十年間,京東是一匹名副其實的電商黑馬:收入增長了196.6倍,超過了包括臉書、亞馬遜、谷歌等在內的多家全球科技公司。在2014-2019年的5年內,京東的收入增長了4倍,在全球科技公司中排名第3。

    時間回到22年前,1998年6月18日,劉強東用了12000元積蓄,在北京中關村技術中心租用一個四平方米的零售單元,在這里建立了JD Multimedia,也就是后來的JD.com。

    2003年SARS爆發(fā),劉強東看到了線上機遇,關閉了實體店在線上開展業(yè)務;2007年,京東開始建立專有的物流網(wǎng)絡;2008年,JD購物中心開始提供一般商品,從電子零售商轉變?yōu)槌墒斓碾娮由虅掌脚_;2014年5月,京東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2020年6月18日,京東在成立22周年之時,二次上市登陸香港資本市場。

    在十年的發(fā)展過程中,京東建立了兩大護城河:一是極致的物流體驗和直營的服務體驗;二是通過在電子家電行業(yè)的地位,聚集了一批高端用戶,形成規(guī)模效應。

    過去幾年,京東的電子和家電在線銷售已超過蘇寧的零售收入(線上加線下)。

    2019年,電子和家電產品為京東貢獻了64%的收入。根據(jù)中國市場信息調查業(yè)協(xié)會的數(shù)據(jù),京東在手機、筆記本電腦、數(shù)碼相機和家用電器等電子產品的在線銷售中市占率超過50%。

    不過,要成為一個大眾化的、成熟的電商平臺,靠自己賣電子產品還不夠,還需要商家、品類的多元化,這樣才能吸引更多消費者,做更大的規(guī)模。

    因此,京東逐漸將品類拓展至服裝、視頻等日用百貨,同時吸引更多第三方商家入駐。目前平臺上擁有超過22萬個商家,這為京東帶來了服務收入的增加。

    規(guī)模優(yōu)勢,為京東帶來了業(yè)務的正循環(huán),也為京東的成功奠定了基礎:憑借規(guī)模效應,京東可以獲得更有競爭力的價格和供貨條款——基于此帶來的收入支撐京東進行深入研發(fā)和構建物流設施——較好的物流體驗又將吸引新的客戶,從而繼續(xù)鞏固京東的競爭地位。

    這個模式像極了亞馬遜的“飛輪”。

    在亞馬遜的“飛輪效應”里面,每一個點的推力都會層層傳遞,最終反饋到起點,進而繼續(xù)傳動,越來越快,直到飛起,達成所謂“飛輪”。

    京東看起來也在這樣一個飛輪里面,增長速度和規(guī)模效應是驅動京東最重要的因素。這決定了京東高額的物流成本能否被分攤,決定了京東能否持續(xù)具備低價優(yōu)勢,決定了京東未來的業(yè)績增長空間。

    京東是否找到了自己的“飛輪”?

    在負重狂奔十多年后,京東總算給出了“答案”:2019年,京東扭虧為盈實現(xiàn)凈利潤119億,同時利潤率逐漸改善。在此前三年,2016-2018年,京東分別虧損34億、0.12億和28億元。

    不僅自營+持續(xù)虧損的模式,就連虧損的節(jié)奏,京東也跟亞馬遜越來越相似。假如京東成功復制亞馬遜的“飛輪效應”,這意味著,京東在未來3-5年內業(yè)績將有顯著的上升潛力。

    數(shù)據(jù)顯示,在規(guī)模經濟效應和向服務領域擴展下,亞馬遜2019年的息稅前利潤率已經達到5.2%,而2014年僅為0.4%。

    但京東若想“飛”起來,挑戰(zhàn)擺在眼前,首當其沖的就是——流量增長天花板隱憂。

    流量增長放緩,天花板隱現(xiàn)

    未來,能否延續(xù)高增長來支撐利潤率的增長?京東表示并不確定:無法保證持續(xù)盈利,這取決于能否進一步擴大規(guī)模,未來能否維持過往增長率也無法保證。

    隨著中國零售市場在線銷售增長增速放緩,京東也告別了此前的高速增長時代,收入和年化活躍買家數(shù)量增速均放緩。

    除了大環(huán)境因素,京東依賴的直營模式一定程度上正限制京東的發(fā)展。

    2018年是京東的流量增速低谷期。相比阿里巴巴和拼多多,京東面臨較為明顯的流量瓶頸:2018年,京東年化活躍買家達3.1億,環(huán)比僅增10萬,而阿里巴巴和拼多多的新增數(shù)量都超過3000萬。

    截至2019年底,京東擁有活躍用戶3.62億,阿里巴巴為7.11億,而拼多多為5.85億活躍用戶。

    京東的獲客效率也有待提升:2018年,京東獲客成本達1500元,同比增長超過500%,而同期阿里巴巴的獲客成本僅為300元左右。

    京東相對局限(已經飽和的年輕群體與一二線城市用戶為主)的用戶群體特征,使得它在渠道下沉尋找新增量的過程中沒有明顯優(yōu)勢。

    另一方面,直營模式也使得京東的擴張速度沒能“起飛”。

    與自營模式相比,平臺模式可以利用商戶的產品采購能力和物流合作伙伴的物流網(wǎng)絡,因此產品和地域擴展也更加容易。

    當京東的速度不再高增長后,巨額的物流成本將成為橫在利潤前面的一座大山。

    同時,龐大的物流基礎設施帶來了龐大的履約成本:2020年一季度,物流成本的增長超過了營收的增長,占到收入的7.1%。

    為盤活物流基礎設施,2017年,京東物流獨立并向第三方開放;2018年10月,京東物流向個人開放。

    但截至2019年底,京東物流仍處于虧損狀態(tài)。

    京東在二次上市的招股書中表示,未來還將擴張物流基礎設施,如果不能管理好物流的擴張,或將對業(yè)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盡管一系列挑戰(zhàn)擺在眼前,但京東得要“飛起來”。這意味著,為了業(yè)績增長,京東需要通過一切手段挖掘流量、擴大規(guī)模、為整個集團提速。

    二次野心:全渠道、下沉和B2B

    速度,速度,速度!流量,流量,流量!

    全渠道、下沉和B2B,京東近年來的動作均圍繞著這三大領域,這意味著從一個封閉的自營電商平臺逐步走向開放。

    早在2017年京東內部便提出開放戰(zhàn)略,2018年形成共識,2019年開始組織架構等方面的變革,2020年進入變革深水期。

    短期來看,下沉和全渠道是京東鞏固C端基本盤的兩大戰(zhàn)略:京東一方面通過線上“京喜”平臺引流,另一方面利用家電優(yōu)勢在線下尋找合作伙伴、搶占市場。
這一切都是為了挖掘流量。

    “很多消費者,在線上瀏覽家電產品并不下單,可能是缺少直觀的感受,京東會把這些用戶引導到附近的五星門店進行二次轉化;消費者到門店看貨,可能為了比價沒有當場下單,我們會在門店端設置擁有京東全量商品的虛擬貨架,讓消費者實時比價,直接下單,實現(xiàn)了線上線下流量無縫的切換。”京東戰(zhàn)略投資部投資總監(jiān)李進龍在“第14屆中國投資年會•年度峰會”上如此表示。

    李進龍稱,去年京東投資了五星電器正是為了實現(xiàn)全渠道布局,后者是中國目前第三大家電連鎖企業(yè),僅次于蘇寧和國美。

    同樣的,在2020年5月,京東國美“聯(lián)姻”——國美向京東發(fā)行1億美元可換股債券。

    對京東來說,與國美合作,一方面可以彌補線下的弱勢,并借助國美的門店進行下沉;另一方面也將提高自身在家電行業(yè)的競爭地位和話語權,為后續(xù)的B2B戰(zhàn)略鋪路。

    在線上,2019年9月,京東推出了針對中低線城市的平臺“京喜”,供應鏈獨立于京東商城,可通過團購獲得性價比更高的商品;2020年4月,京東推出“京東極速版”,將京東商城內的低價商品獨立成體系。

    2019年雙11期間,阿里市場份額為65.5%,相較2018 年下降2.4百分點,而騰訊系(京東+拼多多+唯品會)合計市場份額為25.9%,相較 2018 年提高3.6百分點。

    從各平臺GMV(成交額)來看,騰訊系平臺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19年騰訊小程序的交易額超 8,000億元,同比增長160%,拼多多年成交額達1.0萬億元,同比增長 113%,京東交易額達2.1萬億元,同比增長24%。

    將GMV的高增長按照用戶和人均支出兩個維度,不難發(fā)現(xiàn)騰訊系的電商平臺擁有更高 的流量增速。從MAU角度,2019年4季度,阿里移動端 MAU達8.24 億,年凈增1.25億,同比增長17.9%;拼多多MAU達4.82 億,年凈增2.09億,同比增長76.8%。從年化活躍買家角度,4 季度阿里巴巴年化活躍買家達7.11億,同比增長11.8%,年凈增7,500 萬,京東年化活躍買家達3.62億,同比增長18.6%,年凈增5,700萬,拼多多年化活躍買家達 5.85億,同比增長39.8%,年凈增1.67億,唯品會年化活躍買家達6,900萬,同比增長14.0%,年凈增約900萬。騰訊系電商平臺流量增量皆有不同程度的回升。

    隨著微信的小程序商業(yè)生態(tài)逐步完善、騰訊流量生態(tài)與電商平臺的合作深入,微信對于電商的賦能能力也有較為明顯的提升。2019年微信小程序發(fā)展迅速,無論是從使用人數(shù),還是用戶粘性都有長足發(fā)展,特別是2019 年用戶平均使用60個小程序,同比增長100%,而在常用的小程序中,電商小程序又是最受歡迎的類型之一,Top100 小程序中有近1/5來自于電商行業(yè)??紤]到微信近12億的用戶覆蓋,微信生態(tài)對拼多多(4.82億MAU)和京東等電商平臺的流量賦能仍將有繼續(xù)提升的空間 。

2015-2019年國內主要電商平臺年化活躍買家規(guī)模

2016-2019年國內主要電商平臺年化活躍買家年凈增量

國內主要電商平臺獲客成本對比

    消費者的跨品類購物一般需要三個環(huán)節(jié),對平臺特定品類商品的認同,再過渡到對平臺新產品的信息獲取,再到新品類達到消費者購買信任門檻,最終轉化為新品類商品的成交。

    2019年10月底“京喜”小程序接入微信一級入口,使得京東2019年度活躍用戶總規(guī)模同比增長接近20%。

    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曾明確表示,“下沉新興市場”是2020年京東三大必贏之戰(zhàn)之一,京東的目標是“未來三年,在下沉市場再造一個京東”。

    電商在自建直播的同時,也在大量從外部買流量。在直播產業(yè)鏈中,流量是核心資源,是各方爭奪焦點。電商平臺試圖通過引入直播增加流量入口,并維護現(xiàn)有流量,提高轉化率,而直播平臺引入電商功能,則是對于流量高變現(xiàn)價值的充分利用。

    京東的銷售費用從2015的72.3億元增加到2019的222.3億元。

2015年~2019年京東銷售費用

    除了延申電商場景邊界,京東零售集團,也就是京東商城也需要加深開放、擴寬品類,提升在電子家電品類以外的優(yōu)勢。

    在2019京東618全球品牌峰會上,京東零售集團輪值CEO徐雷表示,“縱向一體化商業(yè)模式終將會被打破,京東零售必須實施全面的開放戰(zhàn)略。”

    光大證券認為,在中長期,京東新增用戶的需求仍然需要以供給端商家的多元化實現(xiàn)復購及留存水平的提升。

    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根據(jù)電商巨頭的發(fā)展軌跡,在C端優(yōu)勢鞏固后,阿里、京東、蘇寧都無一例外將邊界拓展到了市場更大的B2B領域。

    2015年12月,京東零售集團新通路事業(yè)部成立,旨在為中小門店提供貨源和服務;2016年4月,新通路旗下一站式B2B訂貨平臺“京東掌柜寶”上線;2017年7-8月,首批京東便利店開業(yè);2019年3月,京東新通路宣布推出“一體化B端倉配網(wǎng)絡”。

    可以看出,京東分別從物流、貨物、終端門店三個方面構建B2B供應鏈網(wǎng)絡。

本文采編:CY346
10000 12402
精品報告智研咨詢 - 精品報告
2024-2030年中國食品行業(yè)電商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調查及發(fā)展前景研判報告
2024-2030年中國食品行業(yè)電商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調查及發(fā)展前景研判報告

《2024-2030年中國食品行業(yè)電商行業(yè)市場現(xiàn)狀調查及發(fā)展前景研判報告》共十一章,包含食品企業(yè)電商發(fā)展路徑及構建策略,食品行業(yè)電商風險控制與投資建議,2023年度中國電子商務用戶體驗與投訴監(jiān)測報告等內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請聯(lián)系:
公眾號
小程序
微信咨詢

版權提示: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fā)現(xiàn)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lián)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線咨詢
微信客服
微信掃碼咨詢客服
電話客服

咨詢熱線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頂部
在線咨詢
研究報告
可研報告
專精特新
商業(yè)計劃書
定制服務
返回頂部